这几种“天命”,会在你49岁后降临,决定后十年的命数
理由很直白:他上一道折子,把皇帝、百官、甚至列祖列宗全骂了个遍。
理由很直白:他上一道折子,把皇帝、百官、甚至列祖列宗全骂了个遍。
读《曾国藩传》时,最打动我的不是他的名臣头衔,而是他用一生证明了资质普通、起点平凡的人,靠后天的自律与坚守,也能走出一条坚实的成事之路。
“手里攥着12万兵、七省钱粮,下一步就是黄袍加身?”——1864年7月南京火海刚熄,曾国藩一句话把湘军裁到只剩三千,时间地点人物全齐,观点也直白:别被“赢麻了”冲昏头,退场才是顶级保命符。
“1.2亿人没了”——刚刷到这条数据时,我手一抖,手机差点砸脸上。不是太平天国死人多新鲜,而是湘军“三光”占了八成,等于每十口棺材八口算曾国藩账上。更离谱的是,九江打下来三十万人剩不到五千,彭玉麟日记写得像买菜清单:今日杀尽,墨还没干。
“轰”的一声闷响,南京人最怕的夏天,比往年更黑。1864年7月19日午后,太平门城墙被火药撕开二十丈口子,砖石像灰雪倒灌进城。湘军没喊“杀”,先喊“发财”,憋了三年的穷苦书生、雇农、山民,一股脑挤进缺口,刀口先指的不是士兵,是柜台、绸庄、当铺。抢红眼的人把银子
每次想起63岁的左宗棠带着6万湘军,只用一年半就横扫新疆、干掉阿古柏,我都觉得震撼——那可是英俄两国都捧着的势力,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?后来翻了不少史料才明白,这场胜利根本不是靠运气,而是从根上就注定了的。
那年夏天的南京城特别不一样。1864年7月19号,清军把城墙炸开个大口子冲进去。湘军是曾国荃带的,打天京城打了两年多,这回终于进去了。可进城后发生啥,史料说的都不一样。
1864年4月起,曾国藩麾下的3万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带领下,死死地围住了太平天国的首都——天京(南京)。犹如巨蟹钳住了小鱼,大蟒缠住了白兔。整个天京再也动弹不得。他从1862年二月二十四日从安庆出兵,到四月二十日就打到了长江边上,五月初四就打到了南京雨花台。
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,李鸿章的机敏、左宗棠的雄才、胡林翼的通透,都曾是世人眼中“天选之子”般的存在。可反观曾国藩,资质平庸到科举考了7次才中举,组建湘军初期屡战屡败,甚至两次投江自尽,中年时更是深陷官场倾轧、战事胶着的双重困境。
“别急着羡慕草根逆袭,26岁封疆大吏、10天暴毙的湘军李臣典就是爽文反杀现场。”1864年7月19日,他点燃天京城墙下的火药,十天后在天王府床榻上全身乌青、七窍流血而亡,那年才26岁。草根靠拼命上位,却用最快方式把自己玩死——权力兑成春药,一口闷。
近日,纪念中国-纳米比亚建交35周年重点文化项目、中纳合拍短剧《O.W in China》第三季,在南岳衡山“时光之城·1944”影视基地圆满杀青。该剧由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友牵线承接,该校影视表演专业蒋立国老师团队深度参与,既是中纳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,
11月13日上午,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“马栏山时间”文创活动在马栏山创智园举行。作为中国新媒体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本次活动以“智融创新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”为主题,吹响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的冲锋号。其中,覆盖内容创作、代码安全、多场景智能体等多个领域的马
提起曾国藩,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形象?是精通理学、家书传家的“千古完人”,是创办洋务、开眼看世界的先驱,还是平定太平天国、挽救满清危局的“中兴名臣”?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被后世无数人追捧的“圣人”,背后藏着一副嗜血的面孔,还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外号——曾剃头!
要说中国近代史上的“逆袭王者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曾国藩。别看他最后成了晚清举足轻重的大人物,曾经也是地道的“学渣+普通家庭”,祖上没后台、家里没矿、长得还不怎么出挑。
1854年4月,湖南靖港江面炮火连天。一支刚组建不久的湘军水师,在太平军的猛攻下身败名裂,战船被烧毁数十艘,士兵溃散如潮。帅帐中,44岁的曾国藩看着兵败如山倒的惨状,想起自己组建湘军一年多的心血付诸东流,又念及朝廷的催促、朝野的质疑,绝望之下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
10月29日-30日,2025第十一届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。中国能建湖南火电凭借“文化九个一工程”和“跨越7500公里的生命接力”品牌传播案例,一举斩获“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”与“企业品牌文化创新案例”两项殊荣,这是能建湘军文化升维以来连续三年
书里记载,年轻时的曾国藩脾气爆,动不动就跟同僚辩论到面红耳赤。
说起杨振宁和邓稼先这两个科学大牛,谁能想到他们的家族根基,竟然都栽在曾国藩手里。湘军那会儿,晚清乱成一锅粥,曾国藩的手下动作,直接给两家铺了路子。杨家从泥腿子变地主,邓家守住香火不灭,这俩事儿搁一块儿,够味儿。
但你知道吗?被后世誉为“晚清中兴名臣”的曾国藩,早年比我们还狼狈。他考秀才考了七次才中,刚入官场因性情耿直得罪满朝权贵,办湘军初期屡战屡败,靖港之役惨败后羞愤投水,被部下救起时,早已是颜面扫地、进退两难。
曾国藩绝不是天生奇才,相反,他的资质只是中等,他自己都说自己是“中人之姿”,但他通过一套独特的自我提升方法论,最终一路成长为“中兴第一名臣”。